deco

FIP-SPE@FCU通過經濟部國際研發計畫 臺德聯手研發智慧鍍膜技術

2025.10.30

deco

去年十月,逢甲大學與全球最大應用研究機構──德國弗勞恩霍夫協會(Fraunhofer Society) 攜手成立全臺首創的FIP-SPE@FCU 國際創新平台,作為臺德技術交流、產業合作與人才培育的重要橋樑。今年,該平台通過經濟部「A+企業創新研發淬鍊-國際創新研發合作計畫」之臺德創新研發合作案,正式啟動該計畫。

為推動合作計畫順利展開,臺德雙方團隊於10月29日在逢甲大學舉行啟動會議。德方團隊由 Dr.-Ing. Ralf Bandorf 率領五位相關單位主管親自來臺,展現德方對此次合作的高度重視。臺灣企業合作夥伴包括立綺實業總經理Kerry Hwang、副總經理黃頎文、特助黃怡婷、研發課長林伯學,以及大永真空設備技術總監張煌明、研發經理詹子厚等人出席。會議由逢甲大學 FIP-SPE@FCU 中心主任何主亮主持,校內多位教授與研究團隊共同與會,針對技術發展、研發進程及合作模式進行深入交流與討論。

臺德雙方團隊-Fraunhofer IST、PLASUS GmbH、TRUMPF Huettinger SE + Co. KG與台灣立綺實業、大永真空設備於10月29日在逢甲大學舉行 DE–TW Kickoff Meeting。

臺德雙方團隊-Fraunhofer IST、PLASUS GmbH、TRUMPF Huettinger SE + Co. KG與台灣立綺實業、大永真空設備於10月29日在逢甲大學舉行 DE–TW Kickoff Meeting。

本計畫由逢甲大學-弗勞恩霍夫創新平台(FIP-SPE@FCU)串接德國頂尖產研單位 Fraunhofer IST(表面工程與薄膜研究所)、PLASUS GmbH 與 TRUMPF Huettinger SE + Co. KG,並結合臺灣企業立綺實業股份有限公司及大永真空設備股份有限公司的技術能量。計畫目標為開發具有智慧顏色監控能力之鍍膜量產技術,以期達到即時主動顏色監控及回饋之長時間穩定鍍膜製程,應用於下世代機能性膜材及紡織產品,進而契合當前全球對於綠色環保製程日益增長的趨勢,以及滿足市場對色彩穩定性與美感外觀的需求,並助力相關產品的國際市場競爭力。

本計畫的成功獲准,體現了逢甲大學-弗勞恩霍夫創新平台FIP-SPE@FCU在國際產學合作中扮演的關鍵角色,尤其是在智慧製造、綠色電漿以及永續技術的推動。逢甲大學-弗勞恩霍夫創新平台作為Fraunhofer Society於臺灣的唯一據點,將發揮臺德技術交流、產業合作及人才培育的重要橋樑,為臺灣企業提供更多國際接軌機會,攜手推動臺灣尖端製造業的升級與創新,並為產業發展創造更多國際影響力。

「量產型機能性膜材智慧乾式鍍膜技術開發」計畫為逢甲大學深耕台灣企業申請通過第二個台德合作計畫案例。

「量產型機能性膜材智慧乾式鍍膜技術開發」計畫為逢甲大學深耕台灣企業申請通過第二個台德合作計畫案例。

 

相關新聞